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栏

《秋园》两度丧偶,连失二子,这个“命硬”的女人看哭了多少人

发布时间:2023-02-03 11:44:34 来源:花酱书

前段时间,给大家分享了杨本芬的小说《我本芬芳》。

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婚姻里的艰难历程。


【资料图】

尤其是当女主人公问相伴六十年的丈夫,愿不愿意来生再跟自己过,丈夫却斩钉截铁地回答:“不愿意”时,激发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
中国式婚姻里,女人付出得再多,得到的竟是那一句“不愿意”。

《我本芬芳》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婚姻经历创作而成。

我实在是没想到这个出生于1940年的女性,她的遭遇、心境,竟如此真实反应了现代女性的心理境况。

而她的另一部写母亲与女儿故事的小说——《秋园》,则道尽了中国女性一生中遇到的磨难,以及在磨难中激发出的生命力量。

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,唯有“狠毒”才能活得下去。

“狠毒”,是在逆境中,永存一颗顽强抵抗之心。

坚韧不拔、永向美好。

小说书写了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,是如此的生动感人。

秋园,是书中母亲的名字。

作者现实中的母亲真名是梁秋芳。

小说创作于母亲去世之后,作者在巨大的悲痛中,意识到一个问题:

“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,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。”

梁秋芳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员。

她平凡、卑微,没有过人的家世、容貌、学识,如同一滴水,静静地汇入江河。

作者坦言:书写的过程,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。

“我写了我的母亲梁秋芳女士——一位普通中国女性——一生的故事,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、挣扎求生,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。这些普通人的经历不写出来,就注定会被深埋。”

记录平凡普通人的生活,是一个有良知、有温度的文人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了。

1914年,中国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秋园正是出生于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。

那个时代的女子,出路本就不多,且又陡又窄。

在父母的观念里,女子最正确的路就是觅得一个如意郎君。

秋园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。

父亲医术精湛且乐善好施,母亲相夫教子。

秋园有两个疼爱她的哥哥。

梁先生对女儿的教育也极为开明。

秋园开蒙上学,读了很多书,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。

要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,她以后的人生会充满曙光也未可知。

一场船难带走她的两个嫂嫂。

父亲突然恶疾,撒手人寰。

哥哥染上了大烟瘾,家底渐空。

秋园就此退了学,但是心中对求学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过。

长大后,秋园被国民党文职官员杨仁受相中。

她对他无感。

只是,他承诺婚后继续送她念书,她才答应嫁给他。

婚后,她就跟着他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。

上学梦一直都没有实现过。

89岁那年,秋园去世,她的口袋里放着一张纸,记录了坎坷的一生。

“1937年,从洛阳到南京;1937年,从汉口到湘阴;1960年,从湖南到湖北;1980年,从湖北到湖南。一生尝尽酸甜苦辣,终落得如此下场。”

秋园有过两任丈夫,他们待她都不错。

撇开外界诡谲多变的局势变化,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灾难。

秋园在婚姻状态中是比中国大多数女性幸福得多。

杨仁受是一个正直勤勉又敦厚的男人。

经人举荐,他当起了山起台乡的乡长。

在任期间,他为村民做了许多好事。

为了救济穷人,他甚至拿出了秋园的金银首饰。

这样的善举却让自己的家庭陷入困境。

秋园常常为钱发愁,但是她理解丈夫,也支持丈夫。

为了生计,秋园带着孩子们到花屋里教书,杨仁受在山起台中学教书。

虽然分居两地,一星期见一次面,但是两人的感情因分离反而倍觉珍贵。

孩子们跟着母亲,也没有丝毫减轻对父亲的爱与依恋。

每次回家,孩子们都缠着父亲讲故事。

日子虽然清苦,但是大家全心全意为了幸福而努力,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细细的喜悦。

不幸从一九五三开始,杨仁受的历史被翻查出来。

他由贫农被划为旧官吏,成了人民的敌人。

家里一些像样的东西都充了公。

不断地批斗和审讯,击垮了杨仁受。

随后的饥饿与水肿,带走了他的生命。

那一年,秋园46岁。

秋园的第二段婚姻,也是形势所迫。

她带着两个儿子去娘家借钱,在火车站遇到一个热心的大姐将她带到了湖南王家台。

秋园凭借做衣的本领,日子勉强能过得下去。

一年多后 ,王家台开始清理外来人口。

大姐建议她在本地找个人嫁了,一解燃眉之急。

“回去等于送死,自己没请假就跑出来(她这种四类分子是不会准假的),不饿死也得被斗死。”

就这样,秋园嫁给了丧偶的王家台书记王成恩。

王成恩是个好人,有一个八十多岁的母亲,和一个十岁的儿子王爱民。

婆婆对新儿媳非常疼爱。

爱民对继母既尊重又喜爱。

在王家,秋园过了一段时间的舒适安定的日子。

“秋园既是媳妇又是后妈,这个家被她调理得和睦融洽,欢声笑语不绝于耳,连年被评为模范家庭。”

一九八零年,秋园六十六岁,王成恩得了重病。

为了不拖累秋园,他将秋园支了出去,喝农药死了。

病重的时候,他还在为秋园打算。

让她在自己死后回湖南好好过日子去。

“等把我安葬完了,你就赶紧回老家,切莫拖延时间。媳妇不是盏省油的灯,对你不可能有感情。爱民虽对你好,但毕竟不是亲生儿子。等到人家赶你走,你就不值钱了。你回老家去,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去。”

秋园的两段婚姻,都没有爱情基础,都是为形势所逼不得已而结成。

但是,她很幸运,杨仁受和王成恩都是好人,对她对家庭都尽到了丈夫的责任。

两任丈夫先后离世,给秋园造成了不小的打击。

好在性格乐观坚强的她,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们,她还是忍了下来。

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,她就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。

秋园生养了五个孩子:子恒、之骅、夕莹、子恕和田四。

五个孩子中只有子恒、之骅和子恕活了下来。

夕莹死于一场突发疾病。

早上还活蹦乱跳的孩子,到了晚上突然就不行了。

适时秋园还怀着子恕。

“秋园挺着个大肚子,全然不顾自己就要生了,哭喊着,捶打着,撕扯着,恨不得要把自己弄死。”

“夕莹死后,秋园不吃不喝,不停地哭,动了胎气。秋园在房里不停地走来走去,全然不顾肚里的胎儿,只一声一声呼唤着夕莹的名字,像一头受了伤的母兽。”

夕莹死得蹊跷又突然,是秋园一辈子的伤痛。

夕莹死得时候,秋园才二十几岁。

况且还有几个孩子牵绊,即使是痛不欲生,也挺了过来。

田四死的时候,夕莹已年近六十。

“少年丧父,中年丧偶,晚年丧子,人生三大悲事都让她摊上了。”

一向不喜玩水的田四,竟然死于溺水。

秋园带着两个孩子跑到湖北嫁给王成恩,是为了活命。

可是,田四没有饿死,反而淹死了。

秋园将这一切都归咎于命运。

以前诸多苦难,秋园都没有想到寻死。

这次小儿子突遭意外,秋园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。

在她将脖子伸向绳索时,突然看到一个伸长舌头的女鬼,吓得她跳了下来。

“我死了一个儿子,还有三个儿女。四儿死了,我痛不欲生,我死了,我的儿女也会痛苦不已。我要为他们着想,决不能给他们带来痛苦。我要活下去!”

这时的她已经不再像失去夕莹时那么脆弱,她忘掉了悲痛,坚忍地对抗苦难。

如果那时她选择一死了之,她的孩子们必然要承受如她一般地伤痛。

为了活着的人,秋园继续忍耐着命运加之于身的苦难。

死去的人自不必言,活着的人既活着,就要努力活出个样子。

但是,在上个世纪动荡不安的日子里,要想孩子们活得像个样子,并不是一件易事。

在养育孩子上,她和杨仁受目标一致,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改变命运。

好在秋园的三个孩子都是努力上进的,上学期间都名列前茅。

因为家庭困难,子恒只上到初中毕业。

后来,他考上了公办教师,做了一名小学老师。

也正是因为他吃上了公粮,也缓了家里的燃眉之急。

之骅无钱上学,拖到12岁才入学。

天资聪颖,要强努力的她直接插班四年级,且每次考试都是满分。

父亲死后,她考上了岳阳工业学校。

深谙家境贫困,之骅在求学的同时,也到工厂打工,减轻母亲的负担。

子恕只有初中文化,而且已经辍学11年。

1977年,全国恢复高考。

子恕只复习了几天就考上了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。

只在于秋园时常教育孩子,要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。

生活将你打倒在地,能让你站起来的只有靠你自己。

秋园的三个孩子被她教育得很好。

靠着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
秋园那个时代的女性都是无法为自己争取的,她们被命运裹挟着往前走。

有的跌倒了,随波逐流;有的身处泥泞,却心向美好。

面对天灾人祸,秋园拿出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最体面的样子。

挣扎求生,不屈服于命运,又保留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。

这样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,一定是灵魂散发着芳香。

所以这样看来,秋园代表着旧社会母亲,又区别于其他。

她有韧性、宽容、良善,难能可贵的是在艰难岁月里,永远保留着一颗求知的炽热之心。

有人说,《秋园》这本书就是女版的《活着》。

十二岁的时候失去了最爱自己的父亲,生了五个孩子,夭折了两个。

四十六岁死了第一任丈夫,六十六岁亲手埋葬了第二任丈夫。

秋园活了到八十九岁,去世前几年,她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

“不是日子不好过,是不耐烦活了。”

贫穷、饥饿、委屈、歧视不断侵蚀着这个家庭。

秋园穷尽一辈子,与人为善,克勤克俭,依然仅仅是能够活下去而已。

小说中,秋园的女儿之骅就是作者杨本芬。

六十岁那年,杨本芬才开始写作,写下了母亲与自己的故事。

“厨房大概四平方,水池、灶台和冰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,再也放不下一张桌子。我坐在一张矮凳上,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,在一叠方格稿纸上开始动笔写我们一家人的故事。”

她和她的母亲遭遇过形形色色不同的苦难,相同的是她们都爱好读书学习。

秋园没有实现的梦想,她的女儿代替她完成了。

《秋园》讲述了母亲的故事,《我本芬芳》则讲述的是自己。

这两本书都真实地再现了女性的种种艰难。

活着本艰辛,女人更甚。

“秋园”是平凡的,在尘世中顽强地活着。

秋园也就是梁秋芳已经过世,可是这世间还有无数个“秋园”,如你我。

在社会的最底层,在命运面前显得渺小无力。

然而,无论多大的困难,只要存有一颗柔韧之心,我们就永远不会被毁掉。

关键词: 秋园两度丧偶 连失二子 这个命硬的女人看哭了多少人 小说_文化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热讯艺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